智行三下乡③丨智行青年赴泰宁,山水画卷徐徐展
发布时间:2025-07-30 动态浏览次数:29

在福建的版图上,泰宁是一处集自然之灵与人文之韵于一身的旅游胜地。如今,旅游业蒸蒸日上,人们对旅行的需求日益多元,泰宁的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更广阔的天地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探寻泰宁的山水之美,开启这场独特的旅程吧!


智行青年游泰宁,山水画卷徐徐展

老虎际原名龙虎际,传说因村落背靠龙王岩,又常有老虎出没而得名,后村民觉得龙虎相争不吉利,遂改名为老虎际。


01 位置境域

整个村寨贴崖而建,左有护龙山,延绵数公里达龙王岩主峰;右有白虎岩,高达百丈,宛如一头猛虎匍匐在群山之间;背靠弥勒岩,高达800 余米,前方大布溪蜿蜒数里与金溪交汇,溪水潺潺,似玉带一般环绕其间。


02 地形地貌

地处山区,少有平坦之地,从村口至村顶的风水林,前后落差约200 米,分 10 多级台基构筑,一条长长的似龙形的山岭贯穿整个山脊,山脊两侧的住宅错落有序,高低相宜,从山脚至山顶,垂直落差超过百米。


03 历史文化价值

作为首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名录和第四批泰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老虎际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,对于研究福建地区的历史变迁、民族融合、建筑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。

图片 3.png

图片 2.png

图片 4.png

跟着讲解员肖若彤老师的脚步,实践队队员们踏入了这座在乡村振兴浪潮中重焕生机的古村落。瞬间,大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:经过生态修复的山水画卷舒展着自然之美,活化利用的古建筑群诉说着古人智慧与现代保护的完美融合。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,纷纷感叹这份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 的乡村振兴成果,正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时代馈赠,更是乡村发展中 “守正创新” 的生动写照。

图片 5.png

图片 12.png

图片 10.png

图片 9.png

在讲解员肖若彤老师与党总支副书记王征榕老师的带领下,实践队队员顺阶而上,老虎际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的新貌渐次铺展。肖老师细致讲解中,不仅介绍着每处景致的自然与人文底蕴,更融入了古村在活化保护、文旅融合等振兴举措中的故事,让队员们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的“守” 与 “变” 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行至梁氏宗祠,肖老师在讲解村落渊源时,特意介绍了这座古建筑在乡村振兴中“修旧如旧” 的保护理念 —— 如何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,通过文物修缮技术让七百年的沧桑文脉得以延续。队员们望着经过精心修复的斑驳匾额与木梁,指尖仿佛触到的不仅是岁月的痕迹,更是传统村落活化工程中 “守护根脉” 的温度。“古村的味道,是历史的厚重,更是振兴的活力!”“古人的智慧,在今天的保护中愈发闪光!” 赞叹声与穿堂的风声相融,满是对乡村振兴中 “留住乡愁、激活传承” 的深深敬畏。

图片 11.png

“古寨青山慢时光,老虎际里悟传承”,智行青年的脚步,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老虎际石阶添上了青春注脚。读懂古村在岁月沉淀中凝结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基因,更领悟到这份 “智” 在当代乡村振兴中如何转化为活化利用的 “策”、守护传承的 “行”,这便是此行最沉甸甸的收获 —— 既是对传统村落振兴路径的深刻体悟,更是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觉醒。